English

高风亮节长留人间

1999-01-2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谢军 我有话说

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,已辞世一个多月了,但提起自己的老师,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、苗族歌唱家何纪光、满族歌唱家佟成杰等依然是那样悲痛,他们不相信慈母般的老师已经去了。是的,她还活着,她的高风亮节长留人间,她开拓的民族声乐教育园地春色永驻。

五十年代,王品素来到上海音乐学院从教。1958年,国家民委、文化部委托上海音乐学院开办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的民族班,学院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。这是一片处女地,没有任何先例可循。但出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,她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个重担。

在我国声乐界,对民族唱法一直存在着分歧。有的认为,民族唱法要保持原汁原味,不能异化;有的认为,民族唱法不科学,应该直接运用美声发声法。王品素在研究了大量的中西唱法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:不论哪个国家,各个民族的唱法都有形成和存在的合理性,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守旧的,应该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创新,兼收并蓄,优势互补,从而使唱法更科学、完美。才旦卓玛是王品素的“大弟子”。在才旦卓玛的记忆中,王品素教她好像是在互相上课。王老师向她学习藏语,还一起听藏戏唱片,互相琢磨着藏族音乐的特点。在王品素的培育指导下,才旦卓玛单纯用本嗓、“唱不长”的缺点改掉了,而掌握了气息运用方法之后,既保持了她嗓音嘹亮、高亢的特色,发声更科学,歌声更动人了。何纪光初到上海时,唱歌声音有点怪。为了培育这棵好苗,王品素研究了湖南的各种山歌、民歌、戏曲,再让何纪光试唱,最后选定了湖南民歌中的“高腔”作为突破口,这种“高腔”独特地运用了真假声结合的方法,在对何纪光教学中取得了成功,他运用这种唱法演唱的《挑担茶叶上北京》唱红大江南北。王品素教了22个民族的学生,孜孜不倦地学习了22种语言和音乐文化传统,再把它与科学的美声训练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。近半个世纪来,她成功地为各民族、各地区培养了数十位著名歌唱家,这些歌唱家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歌坛也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
“老师家最温暖,老师就像妈妈一样。”王品素的学生们都这么发自内心地称赞。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都离上海很远,王品素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感受家的温暖。每到过年过节,她的家最热闹。她的女儿说:“我们家没有积蓄,都让妈妈用到学生身上去了。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,但我们都感到很充实。”王品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、生活,而且还注重对学生成长道路的指引。才旦卓玛当年在北京拍摄《东方红》时,有些人劝她留在大城市工作。她一时拿不定主意,就来找王老师。王品素对她说:“西藏的水土养育了你,这是你艺术生命的根。”从此,才旦卓玛扎根西藏高原,为家乡父老乡亲作出了很大贡献。才旦卓玛深情地说:“老师不但培养我们成才,还教会了我们怎样无私地奉献,她的人格力量影响着我们如何去做人,这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